Sunday, October 16, 2005

好想吃起士火鍋、、、明天晚上,不、、、應該說今天晚上就來做


                 



      選擇Emmetal、Gruyere兩種起司,在鍋中放入調好的酒、起司、蒜泥,再加入少許麵粉隔水或微波加熱成糊狀,用切成小方塊狀的麵包沾著吃,這是最基本也最傳統的做法及吃法。



      不過這次介紹的「起士火鍋」,店家為了怕過濃的起士味道不為台南人接受,故在配方上有或多或少的改變。國外用來添加的白酒改以帶有麥香的啤酒取代,最後並加入牛奶調製成獨門乳酪湯頭。


      配菜方面,除了傳統的厚片土司切塊之外,還有許多清爽的季節蔬菜如:小蕃茄、西洋芹、小黃瓜,也有自德國進口的酸黃瓜及小熱狗切片,用來沾取濃稠的起司食用。


 


 


 


     《起士火鍋》的起士味道並不是很重,反而比較像濃濃的牛奶起士糊鍋,擔心會不習慣cheese過濃味道的朋友不必擔心,儘管放心嚐試。不過,如果是想要感受起士濃烈香氣的朋友可能會有點失望。剛端來的cheese鍋不是很稠,稍煮3-5分鐘後,用麵包沾著QQ的起士,不但味道很合,還會拉出長長又有嚼勁的絲喲!酸黃瓜口感也不錯。


 


 


與其說瑞士是一個國家,不如說它是四個地區的綜合。這個蕞爾小國在義、法、德、奧四大國的包圍下,發展出極為有趣的飲食文化。說也奇怪,你有聽聞過「瑞士料理」這個名詞嗎?事實上瑞士還真沒有屬於自己的烹調手法,所有的食物都是自德國或法國或義大利料理演變而來。

如果勉強要找出一道富有瑞士風情的菜餚,起司火鍋(fondue)一定會高票當選。在瑞士,這道佳餚通常是由家裡的男人負責,步驟極其容易,濃郁的瑞士起司是表現的重點,許多商店都有火鍋成品的販售,不過自己做起來的味道總是略勝一籌。

只要將麵包切塊,置於一旁;然後把Gruyere、Emmental和Vacherin起司切成小塊,以小火慢慢融化,前兩者在台灣的市場極易購買,後者恐怕得憑點運氣了。待起司呈濃稠狀,看不到有疙瘩般的塊狀物,即可加入大蒜、白酒、檸檬汁,並灑上一點荳蔻粉(nutmeg)與櫻桃酒(Kirsch)。若喜歡湯汁濃稠一點,可略為加點玉米粉(太白粉)調整稠度,最後以少許胡椒粉調味即成。

瑞士的酪農業極為發達,奶油醬汁,不用說,更是司空見慣。先炒香麵粉、鹽、蛋與牛奶,利用小火慢慢炒勻,約得費時30分鐘,然後可以加入一點蝦夷蔥、九層塔、義大利香菜或紅蔥頭增加香氣,這樣差不多就是奶油醬的基礎,與油麵糊的製造相當類似,只要隨時注意火候的高低,就能做出成功的奶油醬。

因為受到德國的影響,瑞士人十分喜歡吃香腸,不過他們吃香腸的佐料是瑞士特有的洋蔥醬。將洋蔥切細,利用煎香腸剩餘的油脂炒香洋蔥至變色為止,徐徐倒入麵粉、水、白酒,輕輕攪拌,灑上鹽與胡椒,以文火煮約半小時,這時洋蔥不管是顏色或狀態看起來都應該像糖漿一樣,就可以起鍋,搭配香腸一起吃。雖然不如醃菜絲具有解膩的功效,但是洋蔥獨特的香氣還真能帶給香腸不一樣的味道,不知道配上台灣香腸效果如何?不妨換個口味試試。

2 comments:

魔羯◢天使◣ said...

有點噁

李愷兒 said...

嗯,不知道,結果取而代之的,是頂呱呱全家餐哈哈可能明天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