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1, 2008

精神分析學

精神分析學
近代學術界,已在覺察到單靠試驗管和顯微鏡的研究,並不一定是達到真理的唯一道路,從實驗科學萬能的夢中,將要醒悟過來;那些帶著神秘的,思索的(speculraive),以及羅曼蒂克(romantic)的色采的種種學說,已很得勢力。譬如我在這裡將要引用的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即在科學上而論,也是別開生面的東西。
奧國維也納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弗洛德  (S. Freud),和一個叫勃洛耶爾(J. Breuer)的醫生,在一八九五年發表了一本歇斯底里的研究(Studien Uber Hysterie),一九零零年又出了有名的夢的解釋(Die Traumdeutung),從此這精神分析的學說,就日見其多地引起學術界思想界的注意。甚至於還有入說,這一派的學說在新的心理學上,其地位等於達爾文(Ch. Darwin)的進化論之在生物學。--弗洛特也自誇這學說是歌白尼(N. Coppernicus)地動說以來的大發現,這可是使入有些惶惑。但姑且不論這些,精神分析的理論,設想確極為新奇並極富於暗示,對於變態心理,兒童心理,性慾學等的研究,實在已開拓出一個新境界。尤其是最近幾年來,這學說不但在精神病學上,即在教育學和社會學上,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者,也發生大的影響;又因為弗洛特對於機智,夢,傳說,文藝創作的心理之類,都給予一種解釋,所以在今日,便是文藝批評家之間,也很有應用這種學說的人們了。而且連"Freudian Romanticism"這樣的奇特的新名詞,也常聽到了。

新的學說往往難於無條件地就被接受。精神分析學要成為學界的定論,大約總得經過多次的修正,此後還須不少的年月罷。其實,以我這樣的門外漢看來,這學說也還有許多不完備和缺陷,難於立刻首肯的地方。尤其是應用在文藝作品的說明解釋的時候,更會顯出極其牽強附會的痕跡來。
    弗洛特的學說,是從歇斯底里病人的治療法出發的。他發見了從希臘的息波克拉第斯(Hippokrates)以來直到現在,使醫家束手認為莫名其妙的疾病歇斯底里的病源,乃在病人生活經歷中的「精神底害」(Psychische Trauma)所致。這是一種富有強烈興奮性的慾望,即性慾--他稱這為Libido--義為「性的饑渴」,
曾經因了病人自己的道德觀念,或者周圍其他的事情,受到壓抑和阻止,因此病人的內在生活上,便受了酷烈的創傷。然而病人自己,卻無論在過去,在現在,都絲毫沒有覺到。這樣的過去了的苦悶和傷害,現在已經逸出了他的意識圈外,所以自己毫不覺得這是苦痛。
雖然如此,而病人的「無意識」或「潛在意識」中,卻仍有從壓抑得來的酷烈的傷害正在內攻,宛如液體裏的渣滓似的沉澱存留著。這渣滓到
某種時候,突然觸動病人的意識狀態,使他得病不起嚴重紛擾,便是歇斯底里的症狀,這是弗洛特所覺察出來的。
    對於這病的治療方法,就應該根據精神分析法,尋出那是病源也是禍根的精神傷害,究在病人的過去經歷中的那一點,然後將他除去,絕滅。也就是使他將被壓
抑的慾望極自由地發露表現出來,即由此取去他存留在無意識界深處的渣滓。這可用催眠術,使病人說出在過去的生活經驗中,自以為就是這一件的事實來;或者用了巧妙的問答法,使他極自由極開放地說出苦悶的原因,總之是因為直到現在還加著壓抑的便是病源,所以要去掉這壓抑,使他將慾望搬到現在的意識的世界來。
    這樣,除去了壓抑的時候,那病也就一起醫好了。
    我在這裡要引用一條弗洛特教授所發表的一個事例:
    有一位患了很重的歇斯底里的年青女人,採查這女人的過去經歷,曾有過下面所說的事,她和非常愛她的父親死別之後不多久,她的姊姊就結了婚。但不知怎樣,他對於她的姊夫卻懷著莫名其妙的好感,互相親近起來,然而說這是戀愛,她原也是毫不覺到。這時,她的姊姊已得病死去了。她正和母親一同旅行,卻並不知道這事,等到回了家,剛站在亡姊的枕邊時,她忽而這樣想:姊姊既然已經死掉,我就可以和姐夫結婚了。
    弟妹和嫂嫂姊夫結婚,依日本風俗不算希罕,然而在西洋某些地方,會被看作不合倫常。弗洛特教授的國家裏不知怎樣;若在英國,則近來還用法律禁止這事,在戲曲小說上就有。對於姊夫懷著愛意的這少女,當「結婚」這念頭突然浮上心中時,又不得不跪在社會的傳統之前,立刻將這慾望自己加以壓抑阻止。這少女會浮上「結婚」這一個觀念,她對於姊夫也許本非無意的罷。--這一派的學者並將親子之愛也看作性的慾望的變形,所以這女人或許是失了異性的父親的愛之換,便將這愛移到姊夫那邊去。--然而這分明是戀愛,卻連自己也沒有想到過。而且隨著時光的過去,那少女巳將這事完全忘掉;後來成了劇烈的歇斯底里病人,來受弗洛特教授的診察時,連曾經有過這樣的慾望的事也想不起來了。在她受著教授的精神分析治療之間,這纔被喚回到意識界。她用了非常的情熱和興奮表現出來之後,這病人的病,據說就治好了。這一派的學說,是將「忘卻」也歸在壓抑作用裏的。
    弗洛特教授的研究,發表了以來,這學說不但在歐洲,而在美洲尤其引起許多學者的注目。像法國泊爾多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雷奇(Regis)氏有精神分析論之作,瑞土圖列息大學的永格(C.J.Jung)教授則發表了「無意識的心理」性慾的變形和象徵的研究、對於思想發達史的貢獻。前加拿大多隆德大學的教授瓊斯(A.Jones)氏又將關於夢和臨床醫學,以及教育心理之類的研究彙聚在「精神分析論集」裏。而且由於研究青年心理學而在我國很出名的美國克拉克大學校長何爾(G. Stanley Hall)教授,或是像弗羅特一樣是維也納的醫師的亞特抆(A.Adler)氏這些人,經由他們之手,這學說又經了不少的補足和修正。

   但是,從精神病學以及心理學看來,這學說的當否如何,不是我這樣的"Layman"所能知道的,至於精細的研究,則日本已有久保博士的精神分析法和九州大學的神教授的性慾和精神分析學這些好書,所以我在這裡不想多說話。只是作為文藝的研究者,看了最近出版的莫第勒氏的新著文學上的色情的動機以及哈維氏根據這學說的見解,來批評美國近代文學上寫實派的翹楚,而現在已經作古的豪惠勒斯的著作。又在去年,我給學生講解莎士比亞(W. Shakespeare)的戲曲瑪克培斯(Macbeth)時,曾讀到珂雷兒特的新論。此外,又讀些用了同樣的方法,來研究斯特林培克(A.Strindberg),威爾士(H.G.Wells)等近代文豪的諸家論文。我就對於那些書的多屬偏激之談,或是絲毫沒有觸著文藝上的根本問題等,很以為可惜。我想試將平日所想的文藝觀-及生命力受了壓抑而生的苦悶懊惱乃是文藝的根源,而其表現法乃是廣義的象徵主義這一點,現在就借了這新的學說,發表出來。這種心理學說和普通文藝家的所持論點不同,具有一般科學者的思想體系這一點,是我所看中的。所以要引用它。

原著 廚川白村 苦悶的象徵 第四章 民國五十九年二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