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04, 2010

喔,我真的信以為真

昨天看了安麗的濾水器示範,結果找了些資料study一下、、、、、於是、、、、、

平面媒體或有線電視常有濾水器的廣告,誤導消費者,介紹剖析如下:
《推銷手法 1—電解棒法》
  以電解棒,插入水樣中,通電電解,聲稱自來水不乾淨。
  電解自來水,產生黃褐色的水色與浮渣。   電解經濾水器處理後的純水,水色透明澄清,不會有黃褐色的水色與浮渣。   於濾水器處理後的純水中,加入食鹽,後經電解同樣產生黃褐色的水色與浮渣。 
  《真相剖析》自來水中含有礦物質離子,通電時可導電,電解時電解棒陽極的金屬鐵會溶出,呈黃褐色物質,並非來自自來水本身。經濾水器處理後的純水不含礦物質、不導電,不會發生此現象。若於其中加入食鹽後可導電,電解即產生與自來水相同結果。  
《推銷手法 2— 檢測餘氯法 》
  以餘氯試劑檢測水樣的餘氯量,聲稱自來水含有氯,與污染物反應生成三鹵甲烷為致癌物質;濾水器可有效去除飲水中三鹵甲烷,確保人體健康。
  自來水:檢出餘氯呈黃色反應。   過濾水:無餘氯檢出呈透明。 
  《真相剖析》本處供水三鹵甲烷含量相當低(約水質標準的1/10),不需裝濾水器,飲用安全無虞。
餘氯試劑只能檢測餘氯,無法檢測三鹵甲烷含量。正常的自來水餘氯含量介於0.2∼1.0mg/L間,滴入餘氯試劑必然呈黃色反應,與三鹵甲烷含量無關。  
《推銷手法 3—餘氯消耗法 》
  以手放入自來水中消耗餘氯,致無法檢測出餘氯,稱自來水中的氯已被皮膚吸收進入人體,產生毒害。
過濾水無餘氯檢出,呈透明。 自來水檢出餘氯,呈黃色反應。 以手放入相同自來水中,數分鐘後,檢測餘氯。無反應,呈透明狀。
  《真相剖析》自來水中存在餘氯,不具毒性,主要作用為持續消毒效果。以手放入自來水中,因手裡的汗水、髒污或細菌等與餘氯反應消耗,並非氯被皮膚吸收進入人體。濾水器可去除自來水的餘氯,然而餘氯去除後不具持續消毒力,飲水若未立即使用,反而容易滋生細菌。  
《推銷手法 4—草酸鈉沉澱法》
   以草酸鈉粉末加入自來水中產生白色沉澱,稱自來水不潔或硬度過高容易導致人體泌尿系統結石。
  以草酸鈉粉末加入自來水中,數分鐘後,容器底部有白色沉澱物。   以草酸鈉粉末加入過濾水中,呈透明狀。  
  《真相剖析》自來水中含有天然鈣、鎂等離子,加入草酸鈉粉末,反應生成草酸鈣白色沉澱物,濾水器可去除上述離子。惟人體泌尿系統結石主要與個人體質或排尿習慣有關,與飲用水質無關。  

本文轉自自來水事業處,我只能說,太有意思了。

No comments: